6年从写材料小白到成熟写手,他从“不怕写”修炼到了“怕不写”(原创)

作者:西东 来源: 出彩写作 时间:2023/4/12 0:59:11 次数:

未曾辜负材料的“高光”时刻

个人参加工作6年,一直在市直单位政研室工作,从一名公文小白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写手”,大概有以下几个阶段,算不上高光,算是成长的蜕变历程吧。曾经的主任给我们讲过写材料“三怕”境界,结合个人经历与大家分享如下:

第一重境界:不怕写——当好螺丝钉
初试牛刀,领导认为我擅长写“大材料”
从校门进入机关门,刚上班正好赶上年中工作会,部门领导分给我一块形势分析内容,这一块往往不涉及具体业务工作,想以此试试我的材料功底。可能由于自己偏向文科,而且一直喜欢政治历史的缘故,对于材料写作并不像很多人那样比较害怕,而是跃跃欲试。由于个人比较擅长于宏大叙事,通过自己网上网下搜集资料,竟然将形势分析部分写的像模像样,部门领导由此对我这个材料小白开始刮目相看。
又过了一段时间,单位大领导要去高校宣讲,需要起草宣讲稿,正好有一块内容是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对比,部门主任再次把这一块交给我来写,仍然记得,当时的我冒着大雪,背着七八本历史书,大周末跑到单位去加班写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用自己的语言将历史与现实进行了生动阐述与鲜明对比,交稿的时候,部门领导已经认定我擅长写“大材料”。
从此之后,凡是材料的形势分析或者宏观叙述部分,都成了我的“专属板块”,由此,我踏上了“宏大叙事”的材料之路。
第二重境界:写不怕——争当多面手
上级借调,量变引起质变“意外”打通任通二脉
部门领导本身是写材料出身,对于文字材料的把关驾驭能力极强,往往带着大家讨论稿子之前自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思路框架,带着我们讨论有时候只是象征性的征求大家的意见,更多时候是给我们讲述写作思路,然后分给手下我们几个人一人一块分头作战由他本人分块改之并最后通稿这样的分工无疑是非常高效的,在他手下工作的那段时光是累并快乐着。
但高效的背后,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我们部门每个兵的单块作战能力都比较强,但是综合统稿能力和系统思维方面有所欠缺,在个人锻炼提升上始终无法突破这一瓶颈。直到上级借调这一刻的到来。
因为在省会市直,和省直对口处室关系紧密,上级部门因工作原因,抽调我过去帮忙三个月。三个月时间虽不长,但却是“5+2”“白加黑”连轴转,领导的材料要求高,上级政研室经常是通宵达旦、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对相关材料进行讨论、修改、打磨、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往往充当的是电脑桌前的“键盘侠”,投影仪后的“追光者”,一回又一回的对文章思路进行分析谈论,一遍又一遍的对某项业务工作进行全面思考论证,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文章结构的建立与推翻,一句又一句的对文章小标题进行修改打磨,让我对材料起草的整体过程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深刻体会,尤其是对文稿的立意结构、文章逻辑、谋篇布局有了全方位的思考锻炼,对系统业务工作有了全方面的研究掌握,到最后我已经可以独自开列领导讲话提纲到三级标题,实现了从原来部分到整体的转变,从单兵作战到系统集成的转变,从量变积累到质变提升的转变
时间不长,足以打通任通二脉;
质变不易,更难的是日积月累;
先苦后甜,成长没有好走的路。
上级借调结束时正值年底,一回原单位就赶上了年度会议筹备的“大活”,借着上级借调注入的动势能,在部门领导的支持下,我牵头负责大领导的讲话起草修改。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在初稿的基础上,我和主任先讨论每一部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提炼修改提纲,然后由我对起草班子的每个相关负责人员进行沟通对接,向其提出写作思路和修改意见,有的反复修改几遍,最后所有人负责的单块内容到我这里进行汇总,由我进行全面统稿,最终形成上会讨论稿件。
从这一刻起,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原来那个只能单块作战的大头兵了,而是一个可以统筹全局的“综合体”了,从此之后,再大的材料,再难的题目,都不会害怕写不好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第三重境界:怕不写——勇当顶梁柱
独当一面,人员变动时期“主持”工作不掉链子
经过几年的锤炼,自认为在文字材料岗位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成为了政研室的螺丝钉和多面手。当面对处室人员变动时,又给了我一次“主持”(并不是真正的主持工作,而是主导材料的起草)工作当顶梁柱的机会。
当时,老主任调整到更重要的岗位,新主任刚提拔,之前未在综合文字岗位进行历练,对情况掌握不全,副主任上挂上级机关,整个办公室能用的成熟写手只有我一人,又恰逢本单位牵头全市某项专项工作,政研室理所当然又称为专项领导小组的文字材料组,抽调的人手同样无法上手大材料,面临人手短缺、双线作战的困难局面。
面对如此困难情形,只有迎难而上,在材料中不断打磨自己,我自然而然成为了每一个材料的主导者。这段时间的工作状态往往是这样的:以单位办公室为战场,单位和专项小组的综合文字材料两手抓、一肩挑,一般是由我提出思路、列出提纲,分给新主任和其他新同志各一部分,我个人同样负责一部分并最后通稿,每次在我完成个人负责部分以后,还需要给其他人的每一部分提出修改意见,尤其是几名新人的稿子几乎都是推倒重写,然后才能汇成初稿由我进行整合。由于人少任务重,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加班周末无休,有时候为了让大家早下班,我个人经常主动将材料拿回家自己汇总,改到半夜完稿后第二天再供大家讨论校对,此种状况持续大半年之久。
现在回想那一段“主持”材料的时间,虽然确实费心费力费神,但当时的自己仍然保持了高昂的工作热情、奋进的工作状态,当看到按照自己的思路起草的材料被领导认可、得到上级刊发、受到上级表扬的时候,内心是感到十分充实和自豪的,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自己充满了写稿自信,甚至害怕不写材料会让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材料水平下降,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之前所有积累的写作思路和谋篇布局逻辑都得到了充分的实践锻炼,我想我应该是发挥了一些“顶梁柱”的作用吧。
回想参加工作几年来的文字材料生涯,虽然经常苦恼于加班加点,但确实也让自己在工作思维和文稿水平上得到了极大锻炼,为以后的职场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都说材料是个坑,但我从未后悔加入这个团队。现在的政研室,新主任已经成为老主任,副主任也学成归来,新同志都已经成长起来,大家平时各司其职,各自独当一面。我虽然还在材料岗位上,但我已经不再满足于本单位本系统的材料范围,在量化输出、游刃有余应对本单位材料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营养,在人情世故职场关系等各方面加强自我锻炼争取在离开材料岗位的那一天,能把材料所学全部用上,不辜负这一段以材料为生的“高光”时刻。

本文来自“出彩写作”原创征稿(我写材料,最高光的时候)。作者笔名“西东”,创有个人读书笔记公众号 “无问西东南北归”。

上一条:

下一条:党性分析材料怎么写?

Copyright @中聚达公文学教育研究中心
陕ICP备2021010135号-2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万科金域国际C座11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