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伟人毛泽东的公文写作艺术(之四)

作者:岳海翔 来源:中聚达公文学教育研究中心 时间:2023/7/27 9:19:58 次数:

马克思、恩格新在其《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04)列宁也特别重视群众运动和群众的创造力。他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答右派社会革命党人的质问》一文中曾说:“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是新社会的基本因素。……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列宁全集》第16卷第269)
由此可见,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就是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的群众运动,离开群众,革命将一事无成。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并且十分注意讲究工作方法。这一点在毛泽东所撰写的公文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也是他的公文体现人民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注意工作方法。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34127日,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所作的结论即《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执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25126)毛泽东同志不仅注重布置任务,更注重完成任务的方法;在工作方法上,反对官僚主义,主张民主作风,反对命令主义,主张说服教育。这完全是从完成任务出发,为人民群众着想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完全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贯穿在其他各个革命斗争历史时期的公文之中。例如194228日他在延安干部会上所发表的讲话《反对党八股》中就曾说:“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91)又如在19573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再如19581月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指出:“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必须使人感到人们互相间的关系确实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风”。“对于下级所提出的不同意见,要能够耐心听完,并且加以考虑,不要一听到和自己不同的意见就生气,认为是不尊重自己。这是以平等态度待人的条件之一。”从上面所引的三段话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所主张的工作方法也是以人民群众为本的。
  坚持群众路线。列宁在1917114日说:“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列宁全集》第26卷第273)毛泽东同志正是紧紧依靠人民,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基本思想,在毛泽东同志的大力倡导下,逐步形成了我党工作的基本路线,即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阐述,在毛泽东同志各个历史时期的公文中体现得更为突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明确表示要大力支持农民运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以多篇公文阐述了这一问题,例如《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公文中阐述得就更为普遍,例如193810月他在党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曾指出:“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88)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方面的阐述更为突出,比如19471225日至28日,在中共中央召集的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尖锐地指出:“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信任群众,紧紧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156页)新中国建立以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对群众路线的阐述则富有新时期的鲜明特色。19577月他在《一九五七年夏季形势》一文中说道:“……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从毛泽东同志各个历史时期所撰写的公文中对工作方法和群众路线的阐述,可以明显看出其充分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性。
                 四
  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毛泽东同志对“三性”的要求,正是他的文风所在。他对别人写文章用“三性”作为要求,对自己也这样要求。他的文章准确、鲜明、生动,通俗易懂,逻辑性很强,而且短而精,深受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喜爱。其表现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人民群众办事,学习、运用人民群众的语言。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又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例如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一节里,当说到土豪劣绅在乡里向农会投降的情境时,则引用了小劣绅和农民的对话:
  “我出十块钱,请你们准我进农民协会。”小劣绅说。
  “嘻!谁要你的臭钱!”农民这样回答。
   这一问一答,既幽默风趣,又把“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这一主旨表现得鲜明突出。
  第二,善用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例如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当说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时写道:“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这一比喻十分形象,使人对“空话连篇”的文章的厌恶之感加深了。又如在《反对党八股》一文的另一处,当批评某些文章不生动、不活泼时说;“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用“瘪三”来比喻只有骨头而没有肉的文章,那是再形象不过了,而且这种比喻恰到好处,让群众一看就懂。
第三,重实质,重实用。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批评那些只注重“中药铺”式的形式,而“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的文章时指出:“单单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没有内部联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说或一个报告,这种办法,他自已是在做概念的游戏,也会引导人家都做这类游戏,使人不用脑筋想问题,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满足于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所想的、所作的、所说的、所写的等等,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从革命出发,为人民群众着想。写文章不看对象,不解决问题,等于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只有废除那些“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形式主义的方法”,“才能使大家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所办的事才能办好,我们的革命事业才能胜利”(以上所引见均见《反对党八股》,《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90797)
 只有把一切献给人民,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和文件具有广泛的人民性。

Copyright @中聚达公文学教育研究中心
陕ICP备2021010135号-2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万科金域国际C座11层